查看原文
其他

400个LGBT家暴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 反家暴法五周年最新研究

你们的镇镇 镇镇的彩虹 2021-05-25


从“宇芽”到方洋洋,从拉姆到马金瑜,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持续受到热议。但是,多元性别群体在家暴中受到的伤害却鲜少受到关注。


于是,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五周年之际,我们完成了《多元性别群体家暴干预现状与需求》报告。报告不仅全面梳理了多元性别群体遭受家暴的现状和需求,分析了当前反家暴工作的问题与挑战,还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层面提出了建议。


该报告基于彩虹暴力终结所的家暴干预服务实践。终结所自2016年6月25日诞生以来,始终坚持为中国的多元性别少数群体提供针对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暴力和歧视的直接干预服务,接案量达到428件,充分反映出多元性别群体反家暴的现状和需求。


多元性别群体在反家暴领域需要什么?报告数据告诉你!



01

 谁在遭受暴力?遭受哪些暴力?


多元性别群体会遭受歧视和暴力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反歧视反暴力的需求!



从2016年中旬至2020年底,终结所共接案428件。求助者有着各种不同的性与性别身份:按生理性别划分,女性求助者约占52%;按性别认同划分,顺性别求助者约占57%;按性取向划分,同性恋求助者约占47%。




这些暴力来源于哪里呢?终结所数据显示,求助需求主要集中在原生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暴力,两者分别约占50%与30%。


而且,多元性别群体所面临的暴力类型十分多样,精神暴力(约38%)、肢体暴力(约26%)和限制人身自由(约18%)是最常见的暴力类型。




02

 多元性别群体反家暴存在什么普遍问题?


对于多元性别群体而言,反暴力意识与权利意识的缺乏仍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迫切需要提升“识别”暴力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首先,多元性别群体缺乏反暴力意识。主要体现在“识别”能力的缺乏上。精神暴力?控制行为?这些其实均属于“隐性”暴力。



其次,多元性别群体缺乏权利意识,极少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是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03

 专业人士助力终结所反家暴


为了更好地助力反家暴工作,终结所请来了不少专业人士!他们在提升服务者专业能力、构建反暴力工作专业性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发挥了重要的培养与建设作用。



拥有了这些专家的助力,从2017年至2020年,终结所共举办能力建设培训或工作坊共47场(次),累计培训814人次;研究类会议/工作坊9场(次),参与活动超过8万人次。这些力量都源源不断地汇入了终结所的反家暴工作中,也为多元性别少数群体带来了福音。



04

 服务更进一步还需注意这些:


有专业人士就够了?从服务实践来看,专业人士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首先,不少专业人士欠缺多元性别意识。专业服务人员对于多元性别群体的污名还存在,当多元性别群体人群向主流反暴力支持机构时,服务者不知如何处理。


其次,合作和资源链接难以充分实现。特别是面临“高危险”和“超复杂”的案件时,更需要多机构联动起来进行干预!但是,反暴力求助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终结所的在地服务人员及合作的专业资源都集中在北上广深几个城市,其他求助者很难获得及时有效的在地服务。


最后,反暴力服务行业规范化不足。现在还未出现系统且规范的伦理守则,反暴力服务相关机构及服务者对自己的职责规范也不明确,而且,反暴力服务技能不足还容易造成服务关系破裂及二次伤害。



05

 保护多元性别群体法律怎么说?


反对家暴,不仅服务人员要努力,法律规定也必须得跟上。



在我国,妇女、儿童一直是反家暴立法的特殊保护群体,但是,多元性别群体的特殊保护需求却被忽略了。


从理论上看,多元性别群体面对暴力时,一样可以依据相关法律寻求公权力保护,处罚施暴者。但是,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的困难。



06

 一起反暴力镇镇有建议!


针对实践和研究中发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在报告中针对不同的部门和组织提出了十分详细的建议。


部门/组织

建议内容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

完善国家和地方的反家暴法及反家暴配套法规,将“同居关系”的多元性别群体明确纳入反家暴法的保护范围中。

在立法和修法过程中,吸纳专家学者、基层工作人员、社会服务组织等人群的参与。

国务院

在即将制定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十四五计划中纳入反家暴的目标、措施和指标,加强对未成年人(尤其是跨性别儿童)的保护。

完善多机构合作机制,发挥国务院妇儿工委的主导地位,促进法院、公安、妇联等部门构建反家暴联动网络。

各级新闻传播管理部门

加大对反家庭暴力、性别平等的宣传,提高多元性别群体的能见度,运用不同媒介发布反家暴服务信息。

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开展性别平等和反家庭暴力教育,在教材中纳入多元性别平等内容,保护多元性别群体儿童免受暴力伤害。

公安部和各级公安机关

出台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反家暴法实施细则,鼓励基层派出所对涉及多元性别群体家庭暴力的案件积极使用告诫书,将针对多元性别群体人群的暴力纳入追踪记录中。

与关注反家暴和多元性别议题的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合作,在公安系统内部加强多元性别平等的培训。

各级人民法院

出台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反家暴法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将“同居关系”的多元性别群体明确纳入保护范围中。

与关注反家暴和多元性别议题的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合作,加强多元性别平等的培训。推动专家辅助人制度改革,允许和鼓励反家暴专家学者作为专家辅助人出庭。

推动家事审判制度改革,审判时可纳入更多反家暴相关主体作为人民陪审员,例如专家学者、社工、心理咨询师等。

各级妇联、残联组织等

积极与关注反家暴和多元性别议题的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合作,加强多元性别平等的培训。

严格依法开展反家暴法所规定的工作,如接受投诉、强制报告、协助获得告诫书等,以及代为申请保护令、协助执行保护令、对施暴者进行反家暴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工作。

社会组织

把多元性别群体纳入到反家暴服务工作中,开展针对一线服务者,如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从现状,到问题,再到建议,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对多元性别群体在反家暴领域的真正需求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千万不要忘记点击“阅读原文”(提取码:z25z ),获取我们新鲜出炉的报告噢!



文案:邹杨

插图:庄庄

排版:N.   

编辑:熊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